3月3日,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、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了《投顾业务的全球实践与中国展望》研究报告。报告指出,自2019年证监会发布相关试点通知以来,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试点资格,其中54家试点机构已经展业,涉及440万个账户,95%为小微户,管理规模近1200亿元。
报告从全球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视角出发,分析借鉴国外投资顾问业务发展经验,并就中国投资顾问业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。
报告指出,大部分已展业的试点机构都推出了相应的投顾品牌,以线上渠道为个人客户提供低门槛产品和服务,体现了财富管理的普惠性趋势。2019年10月25日,证监会发布了《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至今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试点资格,其中54家试点机构已经展业,涉及440万个账户,95%为小微户,管理规模近1200亿元。其资产配置结构为:33%为混合基金,31%为债券基金,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分配分别为10个百分点,客群呈现较为明显的中等风险偏好特征。
报告指出,目前证券公司、商业银行、基金公司在投顾业务中面临着不同的困扰。其中,证券公司在开展投顾业务过程中,客户产品投资集中于股票领域,基金投资规模效应待挖掘;同时,投资顾问受制于产品代销压力,“卖方”思维仍需转变;商业银行需要面对权益类产品投研能力较弱,投顾业务试点待拓展,高客资产庞大但难全权委托,普客数量众多但资产规模有限等问题;而基金公司则面临着产品销售长期依赖外部销售渠道,销售能力有待建设,服务个人客户的投资顾问较少,客户联系需更为紧密的发展困扰。
同时,报告还指出,监管机构在投顾业务发展的过程中,面对着难以及时、全面监控投顾业务合规性的问题,亟待挖掘投顾业务发展中的深层次潜在风险。
在借鉴国外投顾经验及总结国内基金投顾试点的基础上,报告建议,国内投顾行业发展应进一步推动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的转变,以客户利益为优先,做好客户投资全流程的陪伴服务。鼓励更多类型的机构参与投顾业务,证券公司、商业银行、基金公司、第三方销售机构等各机构均需要找准自身定位,匹配细分领域客户需求及其对应的商业模式,让消费者能便捷地获得优质基金投顾服务,真正践行普惠金融,推动共同富裕。同时,随着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兴科学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,助力投顾业务实现更低成本、更高效率的发展,实现更精准的客户洞察,提供更极致的服务体验。
报告建议,应推动更多机构参与投顾业务试点,扩大投顾试点范围。引入更多商业银行、证券公司、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机构,推动尚未展业的银行开展业务,实践“销售平台+基金投顾”的合作模式。同时,逐步拓宽投顾产品资产类型和类别,推行全球化资产投资,满足多类资产配置需求。报告进一步建议,在收费模式、科技应用等方面应鼓励更多创新举措,更好的解决投资顾问与客户利益一致性的问题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